Saturday, July 2, 2011

今天是陈寅恪先生的诞辰。1969年10月,陈寅恪在广州逝世,消息传到台湾,中研院史...

今天是陈寅恪先生的诞辰。1969年10月,陈寅恪在广州逝世,消息传到台湾,中研院史语所曾在次年春为其举行悼念活动,时任所长李济特地邀请俞大维参加,陈的母亲是俞大维嫡亲姑母,其妹是俞大维妻子。当年俞大维夫妇决定离开大陆,陈寅恪却不愿意不走,从此,音讯阻隔,再也未见面。

陈寅恪(Chén Yínkè[1][2],1890年7月3日-1969年10月7日),江西省义宁州(今修水县)人,生于湖南长沙。中国现代历史学家、古典文学研究家、语言学家,中央研究院院士,通晓二十余种语文,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之学,《柳如是别传》为其代表作。陈寅恪开创了以诗证史、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。

陈寅恪一生治学秉持"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"。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。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《对科学院的答复》里,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。第一条:"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,并不学习政治。"第二条:"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,以作挡箭牌。"并说:"其意是,毛公(毛泽东)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,刘公(刘少奇)是党的最高负责人。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,应从我之说。否则,就谈不到学术研究。"遂不能就任。仍任教于中山大学。此事于20世纪80年代方公之于世。


《吴宓文集》说:"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。当时即惊其博学,而服其卓识,驰书国内诸友谓:'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,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。'今时阅十五、六载,行历三洲,广交当世之士,吾仍坚持此言,且喜众之同于吾言。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。"
斯年对陈哲三说:"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。"
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:"寅恪治史学,当然是今日最渊博、最有识见、最能用材料的人。"
View or comment on 左岸's post »
The Google+ project is currently working out all the kinks with a small group of testers. If you're not able to access Google+, please check back again soon.
Learn more about Google+
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左岸 shared it with zuoang.left@blogger.com. Unsubscribe from these emails.

No comments:

家园大观